光一科技上市7年净利累亏过亿 股东不间断套现百余次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光一科技(300356.SZ)的股东还在减持套现。
光一科技主要从事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业务,2012年登陆深市创业板。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从上市第二年起,也就是限售股解禁之时,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含亲属)就密集上演减持套现大戏。
据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2013年以来,光一科技股东年年减持套现,已经累计减持超过百次。公司最近一次披露股东减持公告是今年6月6日晚,股东乾瀚投资减持411.02万股,套现约4369.14万元。
股东及董监高密集套现的背后,是光一科技经营业绩欠佳。光一科技上市至2016年,业绩三年正增长、两年负增长,2017年巨亏3.72亿元。去年,虽然公司勉强扭亏为盈,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仍然为亏损。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归属上市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依旧亏损。上市至今,光一科技净利润累计亏损1.25亿元。
从财务数据看,光一科技存在流动性不足风险,账面资金不足亿元,而巨额应收账款长期不能顺利收回,导致每年产生的坏账损失接近千万元。
备受关注的是,光一科技控股股东光一投资、实控人龙昌明长期进行高比例股权质押,截至目前,股权质押率超过90%。随着归属股价大幅下挫,控股股东、实控人仍遭遇强制平仓。
股东百余次减持套现
股东、高管不间断减持套现成为光一科技最为突出特征。
6月6日晚,光一科技披露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公告,股东乾瀚投资在4月4日至6月5日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411.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后,其持股比例为10.81%。乾瀚投资本次减持价格区间为6.79-10.63元/股,套现约4369.14万元。
6月5日这一天,光一科技的董事任昌兆亲属任晶晶也减持了74.25万股,减持价格为6.81元/股,套现约506万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光一科技于2012年10月9日登陆创业板,限售股解禁后,股东就密集减持套现。
最先实施减持的股东是北京华康瑞宏,其在2013年10月24日就是一次性减持了6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2%,减持均价为11.24元/股,套现约7194万元。减持前,北京华康瑞宏持股比为12.69%,减持后持股比降至7.77%。
上述信息显示,作为曾经持股12.69%的重要股东,北京华康瑞宏减持前需要继续披露其减持计划,一般会选择在披露其减持计划15日后。光一科技首批限售股解禁日为2013年10月9日,以此推算,限售一解禁,北京华康瑞宏就开始减持,可谓是迫不及待。
上述减持完成刚刚2个月,北京华康瑞宏就实施了新一轮减持计划。2014年1月7日,其又一次减持640万股,这一次套现约8486万元。减持完成后,北京华康瑞宏持股比降至2.85%,退出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之列,此后减持不用披露。去年年报中,前十大股东中早已无北京华康瑞宏身影。
除了股东减持,光一科技的董监高及其家属也是频繁减持。赵俊平、王海俊、邱卫东、朱云飞、徐一宁等人频频进行减持操作。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自从2013年限售股解禁以来的,光一科技股东每年都在进行减持套现,累计实施百余次。
此外,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龙昌明也在去年6月27日至9月3日进行减持,合计减持677.15万股,占总股本的1.63%,套现约37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控股股东光一投资以龙昌明也多次被动减持,原因为质押股份被强制平仓。截至目前,光一科技质押率为98.17%,龙昌明的质押率为85.38%。
公告显示,去年底以来,光一科技发布了多份控股股东、实控人被动减持公告。如今年4月2日,公司公告称,今年3月28日至4月2日期间,光一投资以竞价交易方式累计被动减持402.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8%,存在继续被执行的风险。光一投资为筹措资金缓解债务压力,4月1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130.9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2%。
扣非净利连续两年亏损
股东、高管,密集实施减持套现操作,或与公司成长性不佳存在一定关系。
光一科技主要从事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业务,上市第二年,其业绩就出现下滑,且连续下滑2年。具体为,2013年、2014年,其净利润为0.47亿元、0.36亿元,同比下降34.85%、24.10%,扣非净利润为0.45亿元、0.2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8.89%、39.11%。
2015年、2016年是光一科技喘息之机,其实现的净利润为0.40亿元、0.64亿元,增幅为10.09%、61.25%。然而,到了2017年,光一科技就元气大伤了,当年一次性巨亏3.92亿元,扣非净利润4.08亿元,而在2009年至2016年的8年间,公司累计净利润不过3.84亿元,一次亏光了8年利润还不够。
2017年巨亏源于公司此前实施的一宗并购案。2014年、2017年,光一科技分两次共计作价13.04亿元收购索瑞电气100%股权,由此形成3.19亿元商誉。
2017年,标的索瑞电气不争气,业绩未达预期,公司因此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3.90亿元,正是这笔商誉减值损失,直接拖累公司巨亏,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去年,光一科技的盈利能力仍然极其微弱。其实现净利润0.2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0.13亿元。这也意味着近两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光一科技去年之所以能勉强扭亏为盈,主要是变卖资产。去年4月12日,光一科技将其名下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润麒路86号的土地使用权,及该土地上的建筑物类固定资产、设备类固定资产出售给南京东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交易价格为9800万元,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2584.16万元,占净利润总额142.41%。
年报显示,去年,光一科技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3352.28万元,政府补助为820.52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为0.36亿元。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些收益,公司仍将陷入亏损。
今年一季度,光一科技经营业绩并未见好转。其营业收入为0.33亿元、净利润为亏损0.16亿元,扣非净利润为0.19亿元。上市至今,光一科技净利润累计亏损1.25亿元。
应收账款回收难流动性不足
除了经营业绩不佳、股东密集套现外,光一科技还存在流动性风险。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光一科技货币资金只有0.93亿元,较上年的2.01亿元减少1.08亿元,其短期借款为1.4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0.96亿元,短期债务合计为2.41亿元,当期现金流净流出1.05亿元。货币资金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偿债压力可想而知。
今年一季度,偿债压力无丝毫缓解趋势。截至3月末,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至0.88亿元,而短期借款增加至1.6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至1.07亿元,合计为2.69亿元,偿债压力不降反增。
光一科技现金流不足与其应收账款回收不力有关。
光一科技的应收账款一直处在高位,甚至超过当期的营业收入。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的应收账款分别为6.03亿、7.68亿、7.46亿、5.89亿、5.15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75.8%、108.47%、91.65%、109.07%、118.12%,占当期总资产的30.33%、35.26%、32.91%、32.12%、28.23%。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为4.12亿元。
从应收账款账龄看,一年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为67.5%,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为3.28%。
对于应收账款居高问题,光一科技表示,公司主要客户是国家电网及各网省电力公司,客户需要根据合同进度跟踪执行收款情况,所以账期较长,但公司基本不存在坏账损失金额。
实际上,光一科技坏账不小。去年,公司实际核销的应收账款为1265万元,计提坏账准备176.21万元。
实控人被证监会立案,部分持股被司法拍卖 ST光一:立案应和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有关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陈俊杰
11月9日晚,ST光一(300356,SZ)发布公告,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龙昌明于11月5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实控人龙昌明涉嫌指使公司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龙昌明立案。
ST光一发布的另一则公告显示,龙昌明持有公司的360万无限售流通股将进行拍卖,拍卖时间为12月2日10时至12月3日10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证监会立案与股份司法拍卖,或都指向此前ST光一的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问题。11月10日,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办,对调查原因是否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有关,工作人员也回应表示“应该是”。

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已多次被拍卖
根据公告,龙昌明持有公司的360万无限售流通股将进行拍卖,此次司法拍卖的股份交割完成后,龙昌明及其一致行动人光一投资合计持有公司6693.52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6.41%,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值得一提的是,龙昌明及其一致行动人光一投资所持股份共计7053.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30%,目前均处于冻结状态,占其持股数量的100%,存在司法拍卖的风险,若股份被继续处置,将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根据9月24日披露的公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光一投资持有的公司846万无限售流通股被司法拍卖,中植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3502.70万元成交,但因其未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尾款,导致该笔拍卖最终未能完成。
而记者注意到,这846万无限售流通股首次被拍卖是在今年7月,但同样是由于竞买人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拍卖余款而最终未能成交,9月实为第二次拍卖。
查询公告,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ST光一发布了超过十条与股权被司法拍卖相关的公告。除了上述846万股被拍卖,今年2月,光一投资所持436.58万无限售流通股也被拍卖,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7.01%,占公司总股本的1.07%,并且最终在3月成交并完成过户。
再往前推至2020年12月底,光一投资所持520万无限售流通股被拍卖,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7.71%,占公司总股本的1.27%。但不久后,公告显示,2021年1月,流拍部分将被二次拍卖。如此来看,ST光一的股份拍卖并不顺利。
ST光一的股份为什么会被司法拍卖,还是要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说起。
此前,ST光一公告称,截至2020年12月31日,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94亿元,为保证上市公司及股东权益,公司向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财产保全,轮候冻结控股股东光一投资及实控人龙昌明持有的公司所有股份共计7053.52万股,冻结期限为三年,自2021年9月10日起至2024年9月9日止。
11月1日,ST光一公告,控股股东光一投资已归还占用上市公司金额共计4880万元,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占用资金余额为2.00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0.44%。目前,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仍未全部解决。
立案调查或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相关
11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ST光一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实控人龙昌明目前仅是公司大股东,离开董事会后不再对公司经营进行管理,此次对龙昌明的立案调查并不会影响公司经营,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问及此次立案调查是否与之前的资金占用有关,该工作人员回应表示“应该是”。
记者也从相关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今年以来,龙昌明一直在四处奔波,曾前往某地政府洽谈合作,试图缓解资金压力。
“此前ST光一爆出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问题,这次被立案调查或许就与此相关。”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周亚珠律师也认为,“虽然没有披露涉嫌信披问题的具体原因,但从之前公告来看,这个立案调查来的不算突然。”
周亚珠还告诉记者,综合以往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导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股价波动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股价暴跌或股价无明显波动。
一种是突然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比如曾经的千亿白马股康得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舆论哗然,随即迎来股价暴跌,大量股民遭受巨额亏损,准备启动民事索赔诉讼。
另一种是公司或相关主体已因涉嫌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问题而被交易所问询、证监会出具监管函,或者通过自我更正、自查方式暴露自身存在的一些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市场股价已早有反应。

第二大股东也曾因信披问题被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ST光一9月6日公告,第二大股东任昌兆及其一致行动人湖北乾瀚投资有限公司也因信息披露问题收到了江苏证监局警示函。
9月6日,ST光一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收到证监局警示函的公告》称,2015年2月4日,乾瀚投资及一致行动人任昌兆、任晶晶、周军、李强合计持有ST光一16.04%的股份,在2015年2月5日至2021年5月6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等方式,乾瀚投资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ST光一股份比例减少5%。
2021年5月11日至2021年5月19日,乾瀚投资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再次减持ST光一0.51%的股份。上述事项导致乾瀚投资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ST光一股份比例下降至10.53%,累计减少比例5.51%。
而乾瀚投资未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且在限制转让期内未停止卖出ST光一股票。江苏监管局对乾瀚投资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根据公告,目前任昌兆及其一致行动人湖北乾瀚投资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股份4099.89万股,占总股本的10.05%,目前处于质押中的股份为2224.21万股,占其持股比例的54.26%。
而此前,ST光一还发布公告,因子公司湖北索瑞电气有限公司存在虚增或跨期确认收入的问题,也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2020年12月,ST光一还收到了江苏证监局《关于对ST光一股份有限公司、龙昌明、戴晓东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和《关于对江苏光一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龙昌明、熊珂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主要涉及未按规定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关联交易及相关诉讼、重大资产重组进展等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问答
利箭英雄剧情介绍?
我军派出以李剑(于震饰)为首的“利箭特种部队”深入敌后,使日军深受重创,清水光一(陈昊饰)恼羞成怒,实施了严酷报复。因大雨所困,李剑滞留在玉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