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墨脱的客人
最初认知中的西藏墨脱县,只是地理课本上的一个名词,遥远而抽象。而今,我却生活在墨脱的怀里,是孩子也罢,是主人也好,墨脱,已切切实实走进我的生命。
从陌生到熟悉,从漠然到喜欢,那些简单又复杂的情愫,如今在我戍边的道路上疯长。
墨脱,一个让我又恨又爱的地方。

图为西藏墨脱背崩乡全景图。
幸亏那晚没报警
2021年8月2日,我和孙月作为西藏墨脱边境管理大队第一批女警,被分配到背崩边境派出所。

图为刚到墨脱时,本文作者李倩和孙月的合影。
抵不住对驻地的好奇,第二天吃过晚饭,我俩决定去乡里“侦察”一番。
背崩乡政府所在地大概离派出所两公里的样子,不到半小时就到了。两家商店、三四家餐馆,还有一家手机维修店和一家奶茶店,这就是背崩乡中心所在地?说不失望是假的,还没有内地村里的商铺多!

图为西藏墨脱背崩边境派出所。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挨个逛了个遍,瞧哪儿都觉得新奇。
往回走时,天已经黑透了,路上一个路灯也没有。光,都去了哪里?浓稠的黑好似吞没一切光,沉重的大山在不远处虎视眈眈,那种黑魆魆的压迫让人畏惧。
我俩哆哆嗦嗦地打开手机电筒,两部手机的光加起来,仅能照亮前方不足一米,每踏出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总觉得脚下是恐怖的虚空。
好在手机有信号。“报警吧?让派出所接我们。”但又想,报警不但给所里增加工作量,而且,要让警车救援两个迷路的警察,多丢人!
无奈,我俩又回到乡里问清了路,互相鼓气,重新钻入漆黑的夜中。为了壮胆,我们打开手电筒,音乐放至最大声,不到两公里的路却走了一个多小时。
是夜,窸窸窣窣的虫鸣声不停地钻入耳蜗,时不时响起的犬吠像是为它们加油。我气恼地起身查看窗户有没有关严,却发现已经严丝合缝。接着,蚊子也跑来凑热闹,嗡嗡声让我更加烦躁:这地儿,太落后了!
殊不知,落后的烦恼才刚刚开始。
想吃一顿火锅有多难?
时光悠然前行,不知不觉间过去两个月。好美食的我,胃也有了“想法”——火锅、烤肉、肉蟹煲……终于,大脑被胃“下达指令”,和同事约好,打算周末去墨脱县城吃一顿麻辣火锅。
去县城,要在路边拦顺风车。3人好不容易拦到一辆车,却只有两座。我便让他们先走,自己留下拦下一辆。
原本以为最多不过等半个多小时,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去县城的顺风车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拦不到一辆。
中午的太阳高高挂在头顶,不遗余力地发光发热,热气从地面升起,一圈又一圈扩散开来,空气都变得黏稠。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中,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汗水冲破遮阳帽的阻拦,冲刷着脸上的妆容,衣服紧紧贴在身上,难受极了!
“你是我触碰不到的风、醒不来的梦……”手机铃声响起,“坐上车没?到哪儿了?你快点呀。”他们催促的话语于我而言简直是火上浇油。此时,精心化的妆容,已变得斑驳不堪,难堪、暴躁、委屈……种种情绪一拥而上。
我瞬间“破防”了!“只是想吃个火锅,怎么这么难啊……快递要半个月才能送到……还经常停电……”一直以来被封闭的情绪,突然被撕裂一道口子,眼泪决堤了。
我是不是被流放到这里了?我真的能在这里坚持下去吗?怀疑的种子悄然在心里发芽。
两件事让我认清坚守的意义
代青旺加是所里的业务骨干,是一个“90后”的藏族小伙,一米七左右的身高,有着近200斤的体重,健壮的身材让他有了“牦牛”的称号。
一天,所里接到群众报警电话,称驾车陷入泥潭,请求救援。所里决定让代青旺加率队救援。到达后,代青先是扫了一圈现场,立刻撸起袖子、卷起裤腿,毫不迟疑地走进泥水里。
他小心躲避着被雨水冲刷下来的碎石,双手直直地插进泥浆里,摸寻石头填进低洼处,慢慢地将路垫高。之后,连接好牵引绳,指挥警车将被困车辆一点点地拽出来。
“没有你们帮忙,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处警老道的“牦牛”,面对群众的感谢却红了耳尖,黝黑的脸上努力摆出“严肃”的表情,一再叮嘱“回去的路上慢点开”。
回程中,代青怕泥土弄脏座椅,便把衣服垫在身下。一起参与救援的民警说,别看他才23岁,已参加了上百次救援。

图为代青旺加救援被困车辆。
我负责派出所的宣传工作,为了采集更多的宣传素材,便跑到解放大桥执勤点找同事们聊天。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大家围坐在火盆旁,我好奇地询问,“你们是怎么做到能一直坚持下去的?”
民警南木加带着笑意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2020年7月的一天,几位老年游客经过解放大桥检查点时,正是最热的正午。他们背着大包小包,满头银丝被汗水打湿贴在脑门,拄着登山杖的手微微颤抖,神情疲惫。南木加急忙从警务室里搬出几个凳子,邀请他们歇脚,并递上矿泉水。交谈中得知,几位老年游客约着一起徒步进墨脱。
“走进墨脱才知道在这边守着真不容易。谢谢你们,多亏了你们守着祖国边疆,我们才能在内地安稳生活啊!”一位大爷的感慨让南木加心里暖洋洋的。
检查过证件后,大爷大妈们重新踏上行程。原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的南木加,却在半个小时后收到了附近超市老板送来的两箱矿泉水。
“我没有买水啊?”南木加疑惑地说。
“几位老年游客买的,指明要送到这儿的。退不了啦,人已走了。”
“在这个岗位上,我看见了村民的质朴感情,看见了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也会想起大爷大妈的安慰和夏日里清甜的水。边境检查就这样扎根在我心里,让我感受到坚守的意义。”南木加说。
巡边,决不让第一次成为最后一次
背崩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森林密布、草木葳蕤,拥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天然动植物博物馆”。
边境巡逻是背崩边境派出所重要职能之一。
“李倩、孙月,这次巡逻你们也一起去吧。”到所两个月后,教导员李永杰说。
从来没有参加过巡逻的我和孙月,对这次任务抱有极大的热情,兴冲冲地领取了执勤装备。
“你们这样可不行!”一位老民警看到我和孙月仅戴了头盔和执勤背心,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这个季节蚂蟥还是很多,手腕脚腕都露在外面,这不是上赶着送血吗?”
我和孙月领取了半指手套,并在老民警的指导下,用胶带把脚腕处厚厚地缠了几层,将衣领拉得高高的。全副武装后,满怀期待开启了“巡边初体验”。

图为李倩、孙月第一次参加边境巡逻。
行至阿尼桥执勤点,我们便一头钻进原始森林中。打头的民警拿着砍刀在密林中开路,但带有锯齿的小草仍然伺机刮伤皮肤,坚硬的树枝也会趁你不留神猛戳你一下。数不清第几次踩进泥浆里,又蹚过几次冰凉的小溪,脚上的鞋一会儿脏一会儿湿,脚腕上的胶带最终还是散开了,终于给了蚂蟥可乘之机。
“我怎么感觉有东西在脚脖上?”可能是心理作用,可能是胶带摩擦在皮肤上的不适,也有可能真的是蚂蟥吸附在脚腕上……脑补的画面让我的心理防线岌岌可危。
“代青,我是不是被咬了?”向同行的代青旺加问了数十次,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他的语气也从一开始的认真滑落到敷衍。
可我始终觉得不适,停下来屏住呼吸看向脚腕处。
几条蚂蟥,灰黑色的、蠕动着附在皮肤上,一端扎进肉里,另一端因为吃到鲜血而兴奋地扭来扭去。再看形状,还没来得及“吃饭”的蚂蟥仅有一根牙签粗细,“吃”得差不多的,已经有拇指粗细了。
“啊——”一声尖叫冲破天际,惊起阵阵飞鸟,也让同行的战友们吓了一跳。“快快快……我被蚂蟥咬了!”我带着哭腔喊道。

图为李倩被蚂蟥咬得流血不止的双脚。
代青旺加快步上来摘蚂蟥。我不敢再看脚腕,抖着身子死死盯向天空,双腿再也迈不出一步。
“好了,没事了。”听到代青旺加不以为然地讲,我赶紧低头看,血顺着皮肤留下好几道印记。
“扑通!扑通!”心脏跳动得格外快,要不回去吧?或者先回到车里等他们?这种念头刚一出现就被我狠狠否定,“这是第一次巡逻,你想给自己留下遗憾吗?放弃了第一次,以后就没有以后了!”我的思想激烈斗争着,深吸几口气,加快脚步跟着队伍,幻想着只要自己走得够快,蚂蟥就跳不到身上来。
孙月比我更“惨”,除了同款血肉模糊的脚腕,蚂蟥还顺着半指手套钻进指缝中。
她哭得撕心裂肺!教导员慌忙帮她摘下手套,用矿泉水冲洗。
谁也没注意站在身后的辅警平措,抿着嘴巴憋着“嘲笑”!这是回去以后看到照片,才发现这令人“咬牙切齿”的一幕,为此,我和孙月不约而同地不理平措好几天。

图为第一次巡逻路上,孙月被蚂蟥咬哭。
巡边结束,教导员让我和孙月互相在身上、鞋里,找一下有没有残留的蚂蟥。听后,我便感觉全身都刺挠起来。代青旺加居然真的从我的鞋里找出一只蚂蟥!
后来,代青跟大伙儿讲,帮我摘蚂蟥时,有一只蚂蟥被他不小心掐断了头,蚂蟥的口器还死死地咬在我的脚腕上,他当时不敢讲,我就这样走完了全程。那一刻,我突然很佩服自己。
“蚂蟥不带毒素,被咬几口没关系,遇到毒蛇更危险,咱们这儿啊,眼镜王蛇可多着呢!”民警老陆说。

图为巡逻结束后,代青旺加帮助李倩清理脚腕处的伤口。
“你们都不怕吗?”我疑问道。
“怕,怎么不怕?这不是习惯了嘛。”“我最多被二十几条咬过,衣服洗了3遍都洗不掉血渍。”“我在阿尼桥执勤那会儿,半夜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手电筒一照,蛇正从床底钻出来呢!那蛇足有擀面杖粗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到最后竟然开始“攀比”起来。
我不禁觉得好笑,可是好笑之余又略感心酸,现在的我又何尝不是几年前的他们呢?在这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他们又是抱着怎样的信念一步步踏遍这片土地?
老周双腿遍布疤痕,老杨每次执勤结束都会跟战友们比较谁收到的“红包”多,柳哥和刚子巡逻中背靠石头,以天为被在外露营……在这偏僻、落后的大山里形成的“老墨脱精神”,第一条便是“乐于吃苦”,他们苦中作乐、积极乐观的心态,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初到墨脱的人。
是谁在巡边时吼起了歌?
时间一晃过去两年多,在我百般央求下,2023年11月,妈妈终于答应跟我来墨脱看看。
12月中旬,派出所通知我参加边境巡逻。我了解到本次巡逻路程比较短,相对好走一些,加之又是冬季,且无蚂蟥之忧,想让妈妈借着巡逻的机会出去走走,了解一下我们的日常工作。我走在队伍靠前的位置,妈妈跟在队伍最后。我时不时地回头望望她,怕她不习惯在山林中行走,更怕她掉队。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忽然,低沉粗犷的歌声在我身后炸开。
我惊讶回头:谁兴致这么高,居然唱起歌来?
是妈妈!是妈妈!
只见她站在一根断裂的树桩上,脖子后仰,双手随着歌声用力地打着节拍,吼出了我从未听过的腔调。
那一声怒吼,震撼山林,令人心悸,简直像是虎啸!
中途休息时,我坐在妈妈身边,托着腮看她跟同事们聊天,耳旁突然传来妈妈哽咽的声音:“她是个女孩子,为什么还要她参与这么艰难的任务?”她带着质问的语气。

图为巡逻休息时,李倩母亲心疼地看着女儿。
我吃了一惊,妈妈从未如此“咄咄逼人”。我本想开口安慰妈妈,可话还没出口便哽在喉咙处,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急忙将脸偏向一边,仰起脖子转动着眼球,想让泪水快点挥发。
等做好心理建设,我拉着妈妈的手,笑着“嗔怪”她:“妈,您说啥呢?干工作还分什么男女?大家都是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谁又比谁容易呢?”
我的话仿佛是个引子,一个民警哭着对妈妈说,“阿姨,儿子5岁了,我还没陪他过过一次生日,每次回家都要重新跟他建立感情,刚熟悉了,休假就结束了。”妈妈哭得更厉害了……
“条件再艰苦,这里也是中国,总得有人来守啊。”
“阿姨,你可能没去过阿里,这里可比阿里强多了,那里的战友更辛苦。”
…………
在大家的安慰下,妈妈渐渐平复了情绪。
休整过后,大家重新踏上巡边路。路上又有了欢声笑语,如那天墨脱的天气,虽有云朵暂时挡住了太阳的光芒,但是阳光总是可以照耀大地。

图为李倩母亲与巡逻队伍合影。
这就是我驻守了4年的墨脱,伴随着孙月的调离,如今,我成了墨脱唯一的女民警。
从派出所前往墨脱的边防公路上,一处山体刻着一句特别醒目的话:来到墨脱,您不仅是一名客人,更是一名戍边人。
我想,既然生命里有了墨脱,那么,就以客人的目光欣赏她,以戍边人的身份守卫她。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西藏墨脱背崩边境派出所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歌游内蒙古:雨中那达慕的独特风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
7月19日,10多万海内外游客冒雨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举办地锡林浩特市那达慕会场,一件件雨衣、一把把雨伞,在绿草如茵的广袤草原上交织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娱乐、游戏”,含有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举办正逢草原景色最美、牛羊最肥壮、马奶酒口感最醇的季节,是农牧民欢庆丰收的最佳季节,也是外国游客到访最为集中的时节。
作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项目,那达慕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有现实意义。传统那达慕的主要标志是摔跤、赛马、射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那达慕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逐步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内蒙古自治区虽然已经举办过34届那达慕,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的第35届那达慕与往年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走进雨中的那达慕,去领略一番别样的风采和神韵。
让我们在那达慕相见
或许我们一年没有相见,或许我们几年没有相见,那让我们今天在雨中的那达慕相见。雨中相见,一定会多几分柔情和浪漫。
12个盟市代表队又一次相见。嘉宾主持人肖东坡如数家珍般地介绍每个走过主席台的盟市方阵:现在走来的是呼和浩特市代表方阵,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沿边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现在走过来的是包头市代表方阵,“草原钢城”奏响了新中国工业自强的序曲,“稀土之都”点亮了科技强国的智慧灯塔;现在走过来的是兴安盟代表方阵,“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这里是红色基因的沃土,也是祖国北疆的“山水画廊”……
北京正北,锡林郭勒最美。锡林郭勒盟代表方阵正阔步走来。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的举办地,锡林郭勒盟正拉开低空经济发展的序幕,空域活力焕发、潜力涌动。内蒙古中联鹏图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低空智联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验证实验室科研基地和低空智联立体交通网实验室科研中心揭牌,“锡林郭勒一号”飞机首航起飞,低空经济产业园区、航空小镇、飞行营地正在规划建设……让我们跟随阿吉太组合的歌声,一起向前方,共同展望美好的明天。
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在《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中,由6名武警护旗手和16名骑警护卫员组成的护旗方阵,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走过主席台,全体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升国旗、奏唱国歌。
让我们在那达慕相聚
在原生态歌曲《搏克赞》恢宏的旋律中,512名搏克手方阵摇着江嘎、迈着鹰步震撼上场。众所周知,摔跤是那达慕的重要活动之一。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摔跤手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皮坎肩中央部分的精美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或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足蹬马靴,腰缠一条宽皮带或绸腰带,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和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著名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中获奖的标志。
搏克是力量与智慧、毅力与尊严的纯粹较量,体现了北疆儿女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把搏克运动与中国式摔跤融为一体,正式纳入全国摔跤锦标赛中。
搏克的勇武和额吉的慈祥在蒙蒙细雨中汇成一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画卷。在“国家的孩子”的搀扶下,81岁高龄的老额吉热勒吉德玛身着鲜艳的蒙古袍缓缓走到舞台中央,接受每一个“国家的孩子”的真诚祝福和特殊礼物。“国家的孩子”们共同把一件苏绣披肩送给热勒吉德玛额吉,这件南方的礼物表达了血浓于水的人间真情。67岁的马冬梅把她刚到草原时额吉为她缝制的小蒙古袍送给热勒吉德玛额吉。60多年来,她一直珍藏着这件蒙古袍,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作为礼物送给老额吉,多少人为此热泪盈眶。
20世纪60年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有3000名孤儿从上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收养了其中880名孤儿。孤儿不孤,草原母亲用人间大爱哺育他们成长,热勒吉德玛老额吉就是“草原母亲”的杰出代表。
让我们在那达慕相约
青年歌手阿云嘎是内蒙古文旅推荐官。在雨中的舞台上,他放声歌唱,邀请国内外游客到内蒙古旅游。
那达慕组委会独具匠心设计了一个环节,邀请“种草”手环号码为“1314”的游客和肖东坡、阿云嘎共同宣布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十万分之一,何其幸运——这位幸运游客是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张璐女士。
在泥泞中、在雨水中、在万人瞩目中,张璐走上舞台,用颤抖的声音喊出——我爱那达慕,我爱内蒙古!
“我爱那达慕,我爱内蒙古”,在那达慕开幕式现场回荡,也在草原上空久久回荡。(阿勒得尔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相关问答
宁波迈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_注册建筑师_帮考网
根据您的描述,你并不是作品著作权人,造成了版权侵权的事实。(2)针对投诉方(宁波麦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出的版权侵权,权利人有权让投诉方出局相...
速度开个几十迈是什么歌?
《速度开个几十迈》是一首来自中国流行音乐的歌曲,由陈明梦演唱。歌曲将车速比喻为人生中的奔驰之力,表达了对自由、激情和追求的渴望。歌曲旋律欢快轻快,歌词...
瓦迈k是什么歌?
“瓦迈k”指的是《眉飞色舞》。这首歌的前奏背景音听起来很像“瓦迈k”,由JOONYOUNGCHOI、DebbieHsiao作词作曲,歌手郑秀文演唱,收录于同名专辑《眉飞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