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科技院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用户投稿 4 0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朝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正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钱学森以毕生才学报效家国,誓言“要让中华儿女在尊严中追寻幸福”;袁隆平将论文写满神州沃野,“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被不断续写出新的篇章;屠呦呦以百草为钥开启济世之门,让青蒿素化作生命星光驱散疟疾阴霾;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在深海铸就国之重器,用满头白发换得“蛟龙”潜渊的惊世长鸣……

从戈壁深处的惊天一爆,到田间地头的稻浪翻涌;从“祖国需要我时的义无反顾”,到“此生属于核潜艇事业的无怨无悔……”他们的话语,字字如星火点燃希望,句句似春潮激荡心海。今日华夏,科技星河璀璨,只因有他们以脊梁撑起苍穹。

点击链接观看视频

来源: 央视网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文明探源丨南海沉船遗址:见证海上丝路的“时间胶囊”

中华科技院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新华社海口5月30日电 题:南海沉船遗址:见证海上丝路的“时间胶囊”

中华科技院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新华社记者周慧敏、李玥

浩渺南海之下,埋藏着古老航行的印记。从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到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一颗颗“时间胶囊”在水下静默沉睡。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的脚步一步步抵达海洋深处,深藏在海底的“宝藏”被揭开面纱。这些出水的珍贵文物,如一串串珍珠,串联起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盛况。

从浅海迈向深海

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6号展厅“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入口处,一束光柱照亮“海底”。

随着脚步向前,一串数字相继呈现:2010年“中国水下考古第二期技术潜水培训班”部分考古队员的最大下潜深度100米、2018年首次深海考古调查采集第一件文物——青黄釉小口罐的470米、同年首次深海考古调查的最大深度1003米,直至2022年南海西北陆坡一号和二号沉船遗址所在的约1500米,每一个数字都是我国深海考古征程中的深刻印记。

中华科技院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2025年3月20日,游客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参观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水下考古学研究室,由此开启了我国水下考古的历史。

1996年,位于我国西沙群岛的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被发现,出水文物近万件,揭示了南宋海上贸易往来的繁荣。之后,石屿二号沉船遗址、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金银岛沉船遗址等相继开展调查与发掘,出水大量瓷器、石构件、船体构件等重要遗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轮廓愈发清晰。

早期的水下考古主要在沿海和礁盘上进行,一般深度在40米之内。随着深潜装备和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我国水下考古逐渐由近海走向远海,从浅海迈向深海。2018年1月,“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在三亚成立,我国水下考古吹响了向深海进军的号角。

中华科技院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文物工作者使用深潜设备对南海陆坡沉船遗址水下文物进行提取。新华社发

2022年,在南海西北陆坡水下约1500米的深海区域,两艘古代沉船遗址被发现,为我国深海考古打开了全新视野。

“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这意味着目前绝大部分地方对于我们考古人员来说还是未知的,我国的海洋考古向深海进军是必经之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说。

一次震撼人心的深海考古

南海西北陆坡,这是一片终年黑暗、水压巨大的“深海无人区”。

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开展航次工作时,于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两处古代沉船遗址。约7个月后,我国正式发布了这一世界级的重大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发现两处明代沉船,分别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这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明代沉船遗址。

中华科技院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这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新华社发

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陶瓷器、铁器等构成的堆积,长约37米,宽约11米,可见10个分舱,堆积高约3米。这艘被判定为明正德年间的沉船遗址遗物数量超10万件;二号沉船遗址位于一号沉船遗址东北约12海里处,核心区为大量排列整齐的原木堆积,长约21米,最宽约8米,年代为明弘治年间,据推测是由海外返回中国。

“这样的深度、体量、堆积,震撼人心!”考古调查项目领队宋建忠说,这是首次对水下千米级深度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

中华科技院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这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新华社发

2023年至2024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持续70天,共提取出水文物900余件(套)。

深海考古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借助多波束测深仪、侧扫声呐、无人潜水器等高精设备,考古人员在黑暗的海底开展了精细化调查、拍摄和打捞,记录下大量珍贵的水下考古资料。

“我们刚刚进入深海考古时代,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发现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深海考古装备的提升,今后我们在深海考古方面将会有更大的作为。”辛礼学说。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见证

珐华贴金镂空花卉纹梅瓶、红绿彩缠枝莲纹碗、素三彩象形执壶……自2024年9月“深蓝宝藏”展览开展以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出水的400余件(套)文物吸引了超百万人次观众参观。

中华科技院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这是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素三彩象形执壶。新华社记者 周慧敏 摄

一号沉船遗址提取的文物主要为青花、青釉、白釉、红绿彩、珐华、素三彩等瓷器,从瓷器的器形与纹饰判断,大多为明正德年间烧造,展现出明代中期我国陶瓷制造与海上贸易的高度发展;而与以往发现的多装载陶瓷器的出口沉船明显不同,二号沉船载有大量国外乌木,填补了我国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从国外进口回航历史记录的空白。

出口瓷器与进口木材,勾勒出一幅双向流动、互通有无的海上贸易图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具说服力的物证。宋建忠表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中华科技院 群星闪耀时——致敬中国科技脊梁!

这是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珐华彩莲纹梅瓶。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目前的考古调查,只是揭开了两处沉船遗址神秘面纱的一角,完整的考古工作还需多年的努力。

辛礼学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体会海上丝路呈现出来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策划:孙闻、李欢

记者:周慧敏、李玥

海报:李欢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海南分社联合制作

相关问答

作为中华少年,面对祖国飞速发展的科技,你想到了什么?

祖国正在腾飞,我们更要追求进步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要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身上的任务还很重面对祖国的进步,我们...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最佳回答]主语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谓语是“是”宾语是“事业”定语是“亿万”“人民群众”主语是动宾结构主语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技...

教育科技公司诈骗-找法网

您可能进一步想了解教育科技公司诈骗行为构成犯罪后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在解答内容中已提及,若教育科技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如何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请你出主意想办法.你能为建设创...

[最佳回答]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抓好人才的培养建立国家科技奖励...

你点播了由北京网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华诵业务,被扣费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刚才移动发来短信才知道这个中华诵歌扣了我15元。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莫名就扣钱。打电话问客服,告知我自己订的。我订的我能打电话问是什么东西吗?真是莫名...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是科技核心吗?

该杂志是科技核心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由中华临床医药学会主办,月刊,具有ISSN/CN标准刊号。2004年起,被著名医学期刊网站中华首席医学网全文收录,面...

中华神农奖属于什么级别?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是2006年1月经农业部、科技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是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的继承和延伸。主要奖励为我国农业科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回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建,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华医学科技奖历史沿革?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设立的科技奖,是经卫生部、科技部通过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26个奖项之一。旨在奖励医学科学技术...

苏州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学校

[回答]苏州科技大学是一本。苏州科技大学(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